你知道吗?2003年,那个还没有信息轰炸的年代,没有社交媒体,没有热搜、没有转载的消息。那时心痛的消息要爬过报纸头条,钻过便利店收音机,才能在街角音像店的卡带墙前找到流泪的人。四月一日傍晚六点四十一分,全港的霓虹灯突然暗了一瞬——文华酒店那袭决绝的衣角,把整个时代的喧嚣都坠成了慢镜头。你家抽屉那盒《英雄本色》的录像带,是否还在周润发烧美金的位置卡顿?当年全香港的放映机都在这段戏磨损得发烫。如今KTV里唱着《当爱已成往事》的70后,地铁上听高音质《沉默是金》的00后,在某个宿醉的凌晨三点,会突然被同一句歌词烫醒——原来我们都活在他的旋律年轮里。二十二年,足够让愚人节的玩笑长出年轮。今夜我们不谈程蝶衣的眼波,只说那个在阿根廷片场烤焦了牛肉,硬说是南美风味的剧组开心果;忘记舞台上颠倒众生的巨星,只记得把新人护在身后说要嘘就嘘我的师父;当《我》的钢琴前奏响起,请记住那个卸了妆在兰桂坊请歌迷喝奶茶的普通人,他手心的温度从未凉却。各位好!我是天一。今天,让我们把指针拨回1977年,在这间虚拟的时光唱片店里,透过五张黑胶唱片,触摸一位巨星如何用音符镌刻永恒。

  1977年,19岁的张国荣怀揣着音乐梦想,踏上了丽的电视举办的“亚洲歌唱大赛”舞台,凭借一曲《美国派》斩获亚军,就此开启了他的演艺征程。签约丽的电视台后,宝丽金公司率先向他伸出橄榄枝,为他录制《Ilikedreaming》。然而,初出茅庐的他,声线稚嫩,被外界戏称为“鸡仔声”,作品反响平平。随后的英文专辑《daydreaming》和首张粤语专辑,也未能在市场上激起水花,宝丽金的放弃,让他陷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寒冬。在那段黯淡无光的日子里,张国荣虽常于影视剧中饰演歌手,却连演唱主题曲的机会都难以获得。但他并未被挫折打倒,黄霑、林燕妮、李碧华等文人曾盛赞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。他在艰难中坚守,等待着命运转折的契机,恰似交响曲中低沉压抑的前奏,积蓄着爆发的力量。

  1982年,香港乐坛风云变幻,华星唱片的成立,为张国荣带来了转机。彼时处于人生低谷的他,被陈淑芬看中,签约华星。音乐制作人黎小田独具慧眼,挖掘出他中低音区的性感特质,将其演唱风格从模仿罗文的高音路线,成功转变为猫王式的醇厚声线,为他量身打造出《风继续吹》《Monica》等经典金曲。在华星的四年,张国荣从“电视明星”华丽转身为“乐坛新贵”。然而,TVB与华星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,却成为他发展的阻碍。1983年《风继续吹》落选十大劲歌的“买奖疑云”,1986年颁奖礼后遭谭咏麟歌迷围堵谩骂,这一系列事件,尽显他作为非嫡系歌手的艰难处境。加之华星内部管理层变动,力挺他的苏孝良与陈淑芬离职,资源向新人倾斜,最终,他选择与恩师共进退,离开华星。这段华星岁月,是他音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,虽充满坎坷,却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,恰似交响曲中激昂奋进又略带挣扎的乐章,奏响了他迈向巨星之路的序曲。

  1987年,张国荣转投新艺宝唱片,开启了他音乐生涯的辉煌篇章。新艺宝赋予他影视歌三栖发展的广阔空间,以及创作主导权。从《SummerRomance87》到《Salute》,他的音乐风格不断突破,从青春偶像逐渐向艺术歌者华丽转型。1989年,他在乐坛的成就达到巅峰,包揽所有顶级奖项后,毅然决定告别歌坛。这一决定,既是对“如山口百惠般完美谢幕”诺言的践行,更是对乐坛恶性竞争的无声抗议。33场红馆告别演唱会,成为他音乐生涯的高光时刻,当《风再起时》的旋律在红馆上空回荡,他留给歌迷的,是无尽的回忆与震撼。这一时期,宛如交响曲中气势磅礴、激昂澎湃的高潮乐章,展现出他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无上荣耀。

  1995年,张国荣宣布与滚石唱片签约3年,正式复出歌坛。此次复出,他为自己争取到了特殊条款:不上电视宣传、不参与奖项竞争、不接受媒体采访,旨在减少外界干扰,专注音乐创作。复出首专《宠爱》大获成功,亚洲销量突破200万张,其中韩国销量50万张,创造了华语乐坛的纪录。在这张专辑中,他主动改变唱法,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歌曲中的故事,展现出成熟内敛的音乐风格。1996年,他以一项“交易”为自己争取到创作自由,主导复出后的首张粤语专辑《红》。包办三首作曲并确立整体概念,大胆探讨性别与欲望的主题。《红》在商业与艺术上实现双赢,不仅销量可观,更塑造了他全新的魅惑形象,高跟鞋经典造型更是成为乐坛永恒的经典。然而,1999年合约到期后,因与滚石在创作理念上产生冲突,他选择离开。滚石时期,是他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、突破自我的重要阶段,恰似交响曲中旋律多变、充满探索精神的乐章,彰显着他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。

  1999年,行业巨头宝丽金被环球唱片收购,香港宝丽金重组为环球唱片公司。同年5月,张国荣签约环球唱片,开启了他音乐事业的新篇章。1999年推出的《陪你倒数》专辑,宣告王者归来,再次点燃市场热情。然而,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2002年3月,抑郁症如暴风雨般袭来,失眠、幻觉、疼痛等症状让他苦不堪言。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状况下,他仍坚持音乐创作,在录制《crossover》专辑时,喉咙沙哑,录音困难,身体极度不适,但他仍咬牙完成录制。因身体原因,他缺席了专辑宣传活动。2002年下半年,他通知环球唱片不再续约,但承诺会努力完成最后一张唱片。在胃酸倒流、精神虚弱的情况下,他只要身体稍有好转便投身录音工作,然而,往昔轻易就能一气呵成的演唱,此时却变得异常艰难,一首歌唱无数遍也难以达到他心中的完美。2003年4月1日,张国荣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,他的最后一张唱片也未能真正完成。最终,梁荣骏用已有的音轨拼凑出《一切随风》专辑,于2003年7月发行。因专辑品质未达张国荣正常水准,其家人与环球唱片及梁荣骏对簿公堂,试图阻止专辑发行,却未能如愿。此后,环球唱片每隔一两年便推出纪念专辑,将他的旧音轨、Demo和母带重新整理发行,无论这是商业运作还是深情纪念,都足以证明,张国荣的音乐至今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与商业价值,他留给我们的音乐财富,成为永恒的经典。这一时期,宛如交响曲中低沉哀伤的终章,充满了无尽的遗憾与不舍,却也让我们更加怀念他的音乐与才华。